一、什么是职场性骚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明确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全国总工会办公厅、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办公室、全国工商联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作场所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参考文本)》和《消除工作场所性骚扰制度(参考文本)》的通知》中也表述:性骚扰是指,违反他人意愿,以语言、表情、动作、文字、图像、视频、语音、链接或其他任何方式使他人产生与性有关联想的不适感的行为,无论行为实施者是否具有骚扰或其他任何不当目的或意图。
还明确了性骚扰行为一般表现为:
(1)以不受欢迎的语言挑逗、讲黄色笑话、向他人讲述个人性经历、不受欢迎的称呼等;
(2)故意触摸、碰撞、亲吻他人敏感部位,不适宜地展示身体隐私部位或在他人周围对自己做涉性的接触或抚摸;
(3)以信息方式给对方发送或直接展示色情、挑逗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如微信、短信、邮件等;
(4)在工作场所周围布置淫秽图片、广告等,使对方感到难堪;
(5)以跟踪、骚扰信息、寄送物品等方式持续对他人表达、传递含性暗示的内容;
(6)其他性骚扰行为。
二、女性遭受职场性骚扰,应该怎么保护自己?
(1)拒绝沉默,坚定说“不”。
(2)收集保留证据。如聊天记录、短信、邮件、录音、录像、监控等。这些证据将有助于您在后续的法律程序中证明对方对您实施的性骚扰行为。
(3)向公司投诉举报:您可以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或拥有更高权限领导投诉您上级对您实施的性骚扰行为,并提供您所收集到的相关证据,同时注意督促公司妥善处理。
(4)向工会(职工维权热线12351)、妇联(妇女维权热线12338)投诉,向公安机关报案,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作为用人单位应该怎么做?
单位对职场性骚扰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一十条:明确规定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同时,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第二十三条:禁止违背妇女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其实施性骚扰。受害妇女可以向有关单位和国家机关投诉。接到投诉的有关单位和国家机关应当及时处理,并书面告知处理结果。受害妇女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措施预防和制止对妇女的性骚扰,包括制定禁止性骚扰的规章制度,明确负责机构或人员,开展预防教育培训等。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十一条: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
天津人社在2024年也开展过2024年规范劳动用工暨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规定重点整治内容包括突出整治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规章制度不履行法定民主程序;超过法定加班工时上限安排劳动者加班;不按规定落实带薪休假;滥用试用期;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报酬;违反女职工、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用人单位随意设置罚款、滥用竞业限制、制定“奇葩”绩效考核指标、强迫员工调岗离职、工作场所私自安装监控、职场PUA、性骚扰等违反公序良俗问题。
所以建议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建立健全防治职场性骚扰规章制度
2、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和宣传:定期开展反性骚扰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应加强企业规章制度的宣传,让员工了解本企业对于实施性骚扰行为的严厉处理后果。
3、及时处理投诉和举报:应依法对员工的投诉和举报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受害者的权益。对于查实的性骚扰行为,应依法进行处罚。
4、协助受害人维权。
案例链接:(案例来源:新京报)
崔女士是天津某制造企业营销总监,去年出差中在一次商务宴请的酒局后,被公司老板王某性侵。报警后,王某被判刑四年,崔女士获得精神治疗费3000元。
崔女士事后出现了严重的抑郁、焦虑症状,并被确认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公司却以“未遵守公司请假制度且无故旷工”为由将其辞退。在家人的支持下,崔女士决定继续追究公司的责任,申请工伤认定以证明自己在工作中受到了伤害。2024年12月3日,崔女士终于收到了津南人社局出具的《认定工伤决定书》。
(人社局出具的《认定工伤决定书》 图源:新京报)
拿到工伤认定书的那一刻,崔女士感到自己尊严得以维护,法律和制度给予了自己公平。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感受到家人、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公检法部门、媒体和陌生网友的支持与鼓励。
当女性遭遇职场性骚扰乃至性侵后,不少人出于诸多顾虑,选择忍气吞声默默承受,这样做的后果是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同时也助长了加害者的嚣张气焰,可能会有更多职业女性被骚扰或被性侵。能主动报警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将加害者绳之以法的已属勇敢者,能敢于“抛头露面”进一步维权者更不多见。
值得称赞的是,崔女士愿意把这原本很隐私的事情公之于众,将自己寻求正义、重建信念的经历展示给大家,给弱势劳动者,特别是给那些在职场受到侵害却不敢维权的女性莫大的勇气,对那些职场恶类也是一种震慑。
另外,此案被网友点赞的不仅有崔女士的维权勇气,还有人社部门对“伤害”进行扩大式的理解。相关专家也认为此举非常有意义。
该案中指定“三安”(安定、安宁、安康)医院诊断,并进行不少于12次或三个月的治疗,两次组织专家进行认定审查。工伤认定程序十分严格,使得崔女士的工伤认定过程显得有些波折,但这种严格也是为了避免错误认定,真正确保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经过认真审核,人社部门认定与工作有关的商务宴请也是工作的一部分,工作期间遭受刑事犯罪也是一种伤害,确认员工创伤后应激障碍与性侵事件有关,明确精神损害也能被认定工伤。
工伤认定以及《工伤保险条例》的设立,本身就是保障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或者为了工作进行期间的人身安全、生命健康等。人社部门将职场性侵纳入工伤范围,扩大了对劳动者的权利保护,增强了工伤认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也遵循和体现了保护女性权益、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立法精神。
职场性骚扰或性侵事件中,多发生在同事之间,特别是上下级之间。上级利用职场地位优势侵害下属,也常依仗这优势威逼利诱下属忍气吞声,这对女职工的身体和精神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有关部门准确理解法规、灵活运用法规,拓宽了工伤认定范围,一方面对女性权益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能鼓励更多人勇于站出来。
正是人社部门对“伤害”作扩大式的理解,遭遇不幸的崔女士因而获得了工伤认定。基于此,她才能更好地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从而促进身心康复,重新回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轨道上来。
崔女士的经历告诉那些职场上打拼的女性,工作中要学会保护自己,如果人身权益受到不法侵害,要拿起法律武器,勇敢地说不。